[前言] 第一次到日本沒想到是為了工作!筋疲力盡之際還是不忘要以觀光客的好奇餘光欣賞恬靜多禮的東瀛風景!四天三夜 700餘張的照片,記錄這離填海而建之名古屋機場三小時車程的伊勢臨海鄉野之旅...
 
行的其中一天安排緊湊的參觀行程,包括:鳥羽水族館、桃山文化村(有點像是中影文化城,不過這是重現日本江戶時代的風貌)、MIKIMOTO珍珠島,
當中最大賣點莫過於是日本三大神宮之一的伊勢神宮參訪。

伊勢神宮,號稱日本人一生至少得造訪參拜一次,
原本對歷史已超過兩千年的伊勢神宮不抱什麼期望,覺得充其量可能就是一處充滿古舊味道的斷垣殘壁,就像九份山上的神社一樣,
沒想到這竟成了此行印象最深刻的一處。
 
 神宮園區入口的鳥居

深刻印象並非來自只待了片刻的神宮主體本身,
回想起來,是那邊一群參天巨木、木橋兩邊的溪流風景、流轉風動及調色剛好的藍天還有宜人溫度,綜合起來讓人感動於當下的美好!
總結來說,除了崇高的歷史地位,
「木、水、風、氣」等元素造就伊勢神宮的不平凡。
 
暪眼綠意的園區,猜猜看腳下為什麼要鋪細碎白石? 
 
聽導遊介紹(希望我沒有誤會而混淆大眾視聽),
日本神宮每隔廿年就會重蓋一次,
原因我想會有諸多版本,
其中我覺得比較合理的是,在那個古老時代,先人覺得房子的壽命大約可維持個廿年,
所以廿年一到,就得用園區裡所種的檜木再蓋一次(唯一例外是世界大戰時因為日本木材需求孔急,因此那時是從台灣阿里山砍伐運過去)。

 巨無霸樹幹,不曉得要多少人才能合抱
 
每次新蓋的神宮位置也會稍做調整,不過都是在園區裡。
而所拆掉的神宮棟梁支柱也並非就此扔掉,
而是會繼續運用,例如走進園區的那座大木橋就是用之前神宮的木頭所造。
 
用之前拆掉神宮的木頭所造的橋 
 
而今年適逢廿年周期又到,因此神宮又得重建與搬遷,
下面這好像就是新的位址。
 
認真解說的導遊也丟出個問題,
為什麼神宮附近的地面會用白色細碎的石子鋪成?
後來脫隊的我沒聽到正解,隔天要離開日本開往機場的巴士上,
好奇的問導遊原因是什麼,
原來是跟保安有關。
 
很喜歡這屋簷的飽滿弧度

那是因為在那個有忍者飛來飛去的年代,常擔心會有刺客危害神宮裡大人的安全,
因此利用小石子遭受擠壓就會發出聲響的特性,
只要有人走動,躺臥在神宮裡的大人就能立即警覺到。
沒想到這當初防刺客的考量設計造就了後來日本庭園假山水的代表性風格!
 
好像是一群跟神宮拆建儀式有關的阿桑們 
 
介紹這麼多,還沒讓大家看見神宮模樣,
不過也很難,因為進入下方照片的"鳥居"(木拱門),意味著進入神域範圍,亦即是參拜起點,
進入裡頭就不能照相啦!
上了階梯,神宮主體就到囉 
 
神宮裡頭最熱門的紀念品就是下面各式御守,
有開運的有保交通安全的,撿來選去最後只帶了一個回來。
 
不只園區裡頭的巨木群美,
連結入口處木橋旁的溪流亦非常有味道,河川保護的真好!
 
進來神宮前,導遊有先告知大家,若要買些紀念品可以在神宮外的街上買,比較便宜,
那時直覺的想像那應該就像台灣某觀光景點規劃後的老街吧,
等走到那,映入眼簾的是兩排非常古味的日式街坊,大大驚艷啊!
 
整個街道就是乾淨,看起來真是舒服極了!
不停的看手錶計算剩下不多的時間,有點後悔在神宮園區待的太久,
真是佩服日本人的包裝功力,類似的商品到了日本人手裡後,就會變得精緻有質感許多!
 
興奮的逛著,一時還想著自己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這時幸福的感覺還真有點像在做夢,不切實際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